心情随笔 | 甘孜姑娘——李婧
在稻城和那只叫做幺妹的二哈告别后,我们沿227国道一路向北,途径理塘、新龙,终点是甘孜。
我们穿梭于自然与人文之间,拨开云雾是山峦,山峦尽头是海子,海子岸边是星辰。带着未知行驶在青藏高原东部,横断山脉中段,眼见地貌更迭,时空变幻。湖泊峡谷,丘谷高原,高山平原,游过场景迁移,景观转换。跃下海岸奔向川间,细数植被各异,敬畏生灵栖息,感叹世间漫漫。

我说这就是海子山啊。那些铺天盖地、千奇百怪、不可言状的滚石、乱石、磐石、碣石,汇聚成一个天然的石雕世界,震撼、恐惧又荒芜,像是一片无人区,无人同行,无路可退,无声无畏,无问归期,这不就是人生吗。又好像是千万年的守护、陪伴、祈祷和眷恋,让石投大海有了音信,海枯石烂成了现实。圣洁而晶莹的高山湖泊随意随性的散落于嶙嶙乱石之间,好似戈壁中的绿洲,草原上的牛羊,水墨里镶嵌的宝石。有水的地方就应该有生命,湖水中的游鱼,山石上的百鸟,石缝里的小花,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摇曳出生命的天真本色和无拘无束。

到达甘孜已近傍晚,秋风微起,残阳西落,群山连绵,我们在余晖与草甸汇成的暖黄色的前方中,偶然间找寻到格萨尔王城,起初只是听说王城夜市馋人。相传格萨尔王是藏族神子化身,一生戎马,南征北战,除暴安良,扬善惩恶,是传播文化统一部落的旷世英雄。夜幕下的王城光影互动,灯火阑珊,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,藏雕画栋,特色尽显。

民族文化塑造的实体也有相通的地方,我说这一板一眼好像是蒙古族的王城。王城内的商家有泥塑、雕像、面具、藏香等,不经意走进一家银器店,店内是手工打制的民族饰品和刀具,饰品别致,工艺精湛,市面少见,然而更吸引我的是店里的卖货小妹。妹妹十五六岁的年纪,头发黑黑,皮肤白白,扎着高马尾,睫毛扑闪扑闪,笑眯眯两个小酒窝,素颜。我脑子里蹦出很多词:干净,清纯,明媚,娇羞,精灵,软妹……归结为一个词就是,好看。哪种好看?奶茶妹妹那种,让人不知不觉心就软了那种。我问她:妹妹在读高中吧?她回答:初中就没有读了,在家帮忙打理生意。“你可以通过自媒体走网红路啊”,“妹妹家里有产业不用费力想出路的”,同行伙伴调侃道,妹妹笑眯眯的揉揉鼻子……我们尝试挑选饰品要她介绍,尝试更多了解她却又迫于时间……

走出门店我想,这巍巍昆仑雪山,抵挡了侵略保护了文化,会不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交流封闭了思想。我耿耿于怀于这个姑娘的一尘不染,她像白纸一般的人生和一万种可能的未来,在白日不到的地方,守护着青春到来。

我们探讨着当地文旅政策,景区不设门票,广场开放演唱,只用吃住等消费模式带动,是属于保持原始避免商业化,还是商业化的高配版?且不说演唱的音乐水准和现场感不亚于某某音乐节,给的亲切感是未曾有过的。就这样我们追随一个演唱的姑娘走进了她的乐队,走进了她们的Live House 甘孜姑娘。

书上说,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四川姑娘,尤其是那些执着的大龄的有点艺术特长的四川姑娘,她们就像潜伏在冒菜里面的花椒,看似乖巧亲切,实则劲爆高能。我们买了两扎酒,带了两包烟,来听甘孜姑娘。

乐队有三,年轻,理想,远方。听者有三,孤独,平庸,自由。这是一个由基层工作者组成的乐队,是对音乐的热爱给了她们第二职业,也给了她们第二人生。
我和姑娘“甩了”几杯,我看到她身材高挑面容姣好,却没猜到她是个80后小姐姐,我看到她夜晚喝酒唱歌弹吉他,却没猜到她平日的身份是景区宣传员,我看到她暖阳拂面笑颜如花,却没猜到她曾在成都追过9年的梦。生有热烈,藏与俗常,我猜她曾满怀希望也所向披靡,但谁让她是甘孜姑娘,青春怎能不在高原绽放。你身边这个年岁的小姐姐该是怎样的生活姿态?是孩子饭菜不离口,还是吵架分居闹离婚。最大的浪漫是认真且怂,从一而终。她有热爱,也有爱人。最佳的爱人,不就应该是你人生战场的盟友嘛,她的爱人就是啊!就是她身边那个写歌唱歌弹吉他的男人,一个看似寡言心里却有一片海的90后扶贫第一书记,她们不是抱团取暖,各取所需。
她有盟友,也有朋友。乐队的鼓手/小打,来自云南大理曾参与《一瞬间》原创乐队的从事传统手工艺工作的柱子,打架子鼓投入到吐舌头的用彝族语演唱《不要怕》惊艳到我的24岁年轻爸爸。还有Live House 的前台小哥,土著甘孜当完兵做过警察的瘦瘦高高说话腼腆到脸红的97年男孩。姑娘不厌其烦教我们打手鼓,两句三下说出精髓。我猜她的家很温暖,我猜她做得一手好菜,处理关系游刃有余,我猜她们的音乐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,因为她们朴素且认真,仗义又真实,因为她们有雪域高原赋予的底气,唱出来的是她们自己。我猜她们的故事也会慢慢生长,慢慢变长。
姑娘给了我们一人一个许愿风铃要我们写下心愿结个小善缘。我想着走过的情怀不深不浅,缘分聚合离散。我好像什么都有,又什么都没有。我来时,秋已至,我没见过这大地满是春光时的样子,也没被那十里春风紧紧拥抱。
我们离开时已是凌晨。坐上车,我望向窗外,雨下了,走好路。再见,甘孜。再见,甘孜姑娘。
我们穿梭于自然与人文之间,拨开云雾是山峦,山峦尽头是海子,海子岸边是星辰。带着未知行驶在青藏高原东部,横断山脉中段,眼见地貌更迭,时空变幻。湖泊峡谷,丘谷高原,高山平原,游过场景迁移,景观转换。跃下海岸奔向川间,细数植被各异,敬畏生灵栖息,感叹世间漫漫。

我说这就是海子山啊。那些铺天盖地、千奇百怪、不可言状的滚石、乱石、磐石、碣石,汇聚成一个天然的石雕世界,震撼、恐惧又荒芜,像是一片无人区,无人同行,无路可退,无声无畏,无问归期,这不就是人生吗。又好像是千万年的守护、陪伴、祈祷和眷恋,让石投大海有了音信,海枯石烂成了现实。圣洁而晶莹的高山湖泊随意随性的散落于嶙嶙乱石之间,好似戈壁中的绿洲,草原上的牛羊,水墨里镶嵌的宝石。有水的地方就应该有生命,湖水中的游鱼,山石上的百鸟,石缝里的小花,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摇曳出生命的天真本色和无拘无束。

到达甘孜已近傍晚,秋风微起,残阳西落,群山连绵,我们在余晖与草甸汇成的暖黄色的前方中,偶然间找寻到格萨尔王城,起初只是听说王城夜市馋人。相传格萨尔王是藏族神子化身,一生戎马,南征北战,除暴安良,扬善惩恶,是传播文化统一部落的旷世英雄。夜幕下的王城光影互动,灯火阑珊,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,藏雕画栋,特色尽显。

民族文化塑造的实体也有相通的地方,我说这一板一眼好像是蒙古族的王城。王城内的商家有泥塑、雕像、面具、藏香等,不经意走进一家银器店,店内是手工打制的民族饰品和刀具,饰品别致,工艺精湛,市面少见,然而更吸引我的是店里的卖货小妹。妹妹十五六岁的年纪,头发黑黑,皮肤白白,扎着高马尾,睫毛扑闪扑闪,笑眯眯两个小酒窝,素颜。我脑子里蹦出很多词:干净,清纯,明媚,娇羞,精灵,软妹……归结为一个词就是,好看。哪种好看?奶茶妹妹那种,让人不知不觉心就软了那种。我问她:妹妹在读高中吧?她回答:初中就没有读了,在家帮忙打理生意。“你可以通过自媒体走网红路啊”,“妹妹家里有产业不用费力想出路的”,同行伙伴调侃道,妹妹笑眯眯的揉揉鼻子……我们尝试挑选饰品要她介绍,尝试更多了解她却又迫于时间……

走出门店我想,这巍巍昆仑雪山,抵挡了侵略保护了文化,会不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交流封闭了思想。我耿耿于怀于这个姑娘的一尘不染,她像白纸一般的人生和一万种可能的未来,在白日不到的地方,守护着青春到来。

我们探讨着当地文旅政策,景区不设门票,广场开放演唱,只用吃住等消费模式带动,是属于保持原始避免商业化,还是商业化的高配版?且不说演唱的音乐水准和现场感不亚于某某音乐节,给的亲切感是未曾有过的。就这样我们追随一个演唱的姑娘走进了她的乐队,走进了她们的Live House 甘孜姑娘。

书上说,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四川姑娘,尤其是那些执着的大龄的有点艺术特长的四川姑娘,她们就像潜伏在冒菜里面的花椒,看似乖巧亲切,实则劲爆高能。我们买了两扎酒,带了两包烟,来听甘孜姑娘。

乐队有三,年轻,理想,远方。听者有三,孤独,平庸,自由。这是一个由基层工作者组成的乐队,是对音乐的热爱给了她们第二职业,也给了她们第二人生。
我和姑娘“甩了”几杯,我看到她身材高挑面容姣好,却没猜到她是个80后小姐姐,我看到她夜晚喝酒唱歌弹吉他,却没猜到她平日的身份是景区宣传员,我看到她暖阳拂面笑颜如花,却没猜到她曾在成都追过9年的梦。生有热烈,藏与俗常,我猜她曾满怀希望也所向披靡,但谁让她是甘孜姑娘,青春怎能不在高原绽放。你身边这个年岁的小姐姐该是怎样的生活姿态?是孩子饭菜不离口,还是吵架分居闹离婚。最大的浪漫是认真且怂,从一而终。她有热爱,也有爱人。最佳的爱人,不就应该是你人生战场的盟友嘛,她的爱人就是啊!就是她身边那个写歌唱歌弹吉他的男人,一个看似寡言心里却有一片海的90后扶贫第一书记,她们不是抱团取暖,各取所需。
她有盟友,也有朋友。乐队的鼓手/小打,来自云南大理曾参与《一瞬间》原创乐队的从事传统手工艺工作的柱子,打架子鼓投入到吐舌头的用彝族语演唱《不要怕》惊艳到我的24岁年轻爸爸。还有Live House 的前台小哥,土著甘孜当完兵做过警察的瘦瘦高高说话腼腆到脸红的97年男孩。姑娘不厌其烦教我们打手鼓,两句三下说出精髓。我猜她的家很温暖,我猜她做得一手好菜,处理关系游刃有余,我猜她们的音乐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,因为她们朴素且认真,仗义又真实,因为她们有雪域高原赋予的底气,唱出来的是她们自己。我猜她们的故事也会慢慢生长,慢慢变长。
姑娘给了我们一人一个许愿风铃要我们写下心愿结个小善缘。我想着走过的情怀不深不浅,缘分聚合离散。我好像什么都有,又什么都没有。我来时,秋已至,我没见过这大地满是春光时的样子,也没被那十里春风紧紧拥抱。
我们离开时已是凌晨。坐上车,我望向窗外,雨下了,走好路。再见,甘孜。再见,甘孜姑娘。
分享